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30章 蜀中三关之梓潼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梓潼之名,源于夏商。《广博物志·卷四十》引《蜀记》云,梓潼原名尼陈山,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陈放泥土的地方,故名尼陈山。夏禹治水因与江河相处,欲造独木舟,知尼陈山有梓木,径一丈二寸,令匠者伐之,梓树不伏,化为童子,禹责而伐之。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,即改尼陈山为梓潼山,因蛇水绕山,以水为表,故名梓潼。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。

春秋战国时期,梓潼属蜀国领地。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秋,惠文王遣大夫张仪、司马错、都尉墨伐蜀。蜀国亡。梓潼即入于秦国版图。秦昭王二十二年,秦王朝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,置蜀郡,划蜀地为三十一县,梓潼县始置,隶属秦国蜀郡。

杨坚立国之后,对东晋以来滥设州、郡、县所形成的“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”的弊政大加革修,效法秦制,推行郡县制,并小为大,减少郡县设置,乃撤销设于梓潼的潼川郡,将设于稷连的安寿县移治梓潼。又撤销刘宋设于上亭驿的茂陵县,其辖地并入安寿县。再撤静龙郡,阴平县仍置。阴平、安寿二县皆隶属普安郡。大业三年,安寿县还名梓潼县,仍隶属普安郡。

梓潼关作为蜀地战略要塞,自古以来便是汉中到蜀中的一道关卡,虽然它并不像白水关、葭萌关、剑门关那般是绝对的军事要塞,但往来于汉中的西面羌人都会自此而过,毕竟巴蜀虽然物资丰富,蜀锦更是天下皆知,是乃王公贵族的重要标配之一,这些东西要运了出去才能为巴蜀带来源源不绝的物资,而且周围不少夷民也会在在用山货和汉人交换一些必要的生存物资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xinlong5.com

(>人<;)